非税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公共事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松原市税务局出台了《非税收入“五化”管理办法》和《税费融合“十联”工作指引》,这是该局推进税费融合发展,提升非税收入管理质效的又一务实举措。
松原市税务局非税收入科科长王英凯介绍,为夯实非税收入监管服务基础,松原市税务局从小处入手,从基础抓起,全面实施“五化”管理,即:项目管理“动态化”,归集本地涉及的6类16个费种相关政策规定,建立非税项目动态管理政策库;风险管理“常态化”,建立费种征收台账,编制减免清册、欠费清册,及时监控申报缴纳情况;区域管理“网格化”,选拔市、县两级税务局非税管理部门48名骨干,组建联络员队伍;监督管理“日常化”,按照征管流程及缴费环节逐级定责定岗,明确权责事项13项;人才管理“梯队化”,持续加强非税工作力量,逐步提升非税收入管理条线年轻干部占比。
“五化”管理有效破解了管理分散、流程模糊等问题。数据显示,通过“前端申报+系统校验+数据对比”核查方式,松原市税务局完成首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申报疑点数据比对434户次,发现问题18户次,退回费款3.5万元。同时,松原市税务局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落实“政策找人”机制,建立19个费种欠费台账和5个非税数据库,对非税收入项目开展全链条动态管理。松原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王女士介绍,税务部门通过数据比对,发现他们公司土地增值税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申报数据异常,主动上门辅导,帮助企业规避了缴纳滞纳金的风险。
打好非税收入管理服务基础后,对于如何真正实现税费协同治理,松原市税务局探索出税费“十联”模式。王英凯介绍,税费“十联”模式即:党业联抓、分类联管、管查联动、风险联防、服务联享、税费联析、争议联调、部门联督、业务联训和内外联促。
今年5月,松原市宁江区税务局利用“管查联动”机制,引导该市某建筑安装企业对漏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问题进行整改,企业及时补缴了“两费”。在松原市长岭县,税务部门在和当地残联部门联合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发现,3户残保金阻断户存在申报不实情况,经过沟通提醒,企业及时完成更正申报。
自“五化十联”工作法推行以来,松原市非税政策落实精准率从92%提升至98%,风险应对及时率达100%。松原市税务局党委委员、总经济师孙海岩表示,“五化十联”征管模式,对补齐非税征管方面的短板弱项,持续提升非税收入管理质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打印本页 正文下载 |